目录

专题译述

向Ralph M. Steinman致敬 ——树突状细胞从基础到临床

特约编辑:张君

2011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Ralph M. Steinman、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Jules A. Hoffmann以及美国科学家Bruce A. Beutler因在免疫识别方面的卓越贡献共享了该奖项。众多专家和媒体承认,三位获奖科学家的确众望所向,实至名归。但在诺贝尔奖公布的几个小时后,却突然传来了Ralph Steiman已在9月30日过世的噩耗。Ralph Steiman,这位发现树突状细胞的先驱,这位奠定了适应性免疫识别启动相关机制的免疫学家,其工作发现虽然仅仅历经30余年,却已得到世人的公认,并成为免疫学的经典教义,启发着我们进一步认识免疫系统。如今他已不能享受诺贝尔奖给自己带来的殊荣和荣耀,并且成为了迄今为止已过世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一、树突状细胞的发现

特约编辑:张君

在Steinman去世两周后的2011年10月在线发表的《免疫学年度综述》(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上,Steinman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系统描述了他走上免疫学研究之路的历程及其发现树突状细胞这一独特的细胞类型的研究过程。这篇文章可能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篇综述文献,同时也是对树突状细胞的研究历史的一个最好的回顾。

二、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特约编辑:张君

1. 树突状细胞一般及形态学特征 2. 树突状细胞的发育 3. 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4. 树突状细胞迁移的过程及机制

三、树突状细胞的分类

特约编辑:张君

DC广泛分布于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目前已知的DC亚群包括存在于淋巴组织、血液和非淋巴组织的cDC以及分泌I型干扰素的pDC。此外,根据来源、分布、分化状态和功能等,DC可分为不同类别。

四、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特约编辑:张君

1. 抗原提呈 2. 激活初始T细胞 3. 参与T细胞分化发育 4. 诱导免疫耐受 5. 参与免疫调节 6. 参与B细胞发育、分化与激活 7. pDC的功能

五、树突状细胞与疾病的关系

特约编辑:张君

树突状细胞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感染、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等,下面就树突状细胞与疾病的关系分别做一介绍。

六、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应用

特约编辑:张君

目前,以DC作为治疗手段已被人们广泛关注。它主要被用于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防治。但用DC防治感染性疾病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最强的APC,DC在病原抗原的摄取、提呈及特异性免疫激活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是抗感染免疫的中心环节。我们可以应用病原抗原体外致敏DC再过继回输的方式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另外,DC亦可导致病毒复制、播散及免疫抑制。如前所述,DC是HIV感染的重要靶细胞和病毒储存源,HIV可在DC与CD4+细胞的结合的突触区进行病毒复制并感染T细胞。而麻疹病毒(MV)则可感染DC并在DC内大量复制、降低DC数量及功能,这是麻疹病毒感染导致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最有应用和开发前景的是DC肿瘤疫苗的相关工作,我们主要以DC作为肿瘤疫苗为例来阐述一下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应用。

七、展望

特约编辑:张君

自1973年Steinman与Cohn首先报道树突状细胞起,迄今已走过了将近40个春秋了。起初整个免疫学界对它一无所知,不认可它,后来逐渐发现DC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桥梁作用,现今人们已经开始逐渐学会利用它为人类服务了。

热点话题

微生物实验室里的喧闹与骚动

筱玥/编译

Didier Raoult曾是一名叛逆少年,曾多次被几所不同的高中开除。可是谁也没想到,现年59岁的Raoult已是法国最有影响力、成果最大的微生物学家。Raoult在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University of Aix-Marseille)领导的科研团队多达200人。他个人或与他人合作发现了好几十种新细菌,而且2003年Raoult还因为将有史以来(2011年10月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病毒Megavirus chilensis,译者注)最大的病毒Mimivirus鉴定为病毒(之前这种微生物一直被认作革兰氏阳性细菌,译者注)而轰动了学术界。Mimivirus是该病毒家族里第一个成员,它有助于我们认识病毒的进化与植物的关系。

生命百态

跳蛛可从模糊图像中获得清晰视野

文佳/编译

跳蛛(jumping spider)用散焦法作为深度知觉的标准度量,从而锁定猎物。

蝙蝠吃甜品一举两得

文佳/编译

吸食花蜜的鼩形长舌蝠(Glossophaga soricina)喜欢摄入高糖饮食,所以往往会有较高的血糖水平。尽管拥有这种嗜甜食的习惯,但它们却不会像其它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那样遭受与糖相关的损害健康的疾病,甚至还更长寿——其寿命比体型类似的啮齿动物约长5倍。这一现象受到了来自莱布尼兹野生动物园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Zoo and Wildlife Research)的Detlev Kelm的关注,他和由德国学者组成的团队希望了解相关问题的答案,比如,这种蝙蝠如何在其休息和飞行期间调控自身血糖,又如何避免高血糖饮食引起的不良效应。而今,他们所做出的有趣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