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题译述

p53基因研究30年记

YORK、筱玥/编译

1979年,当p53基因首次被发现时,人们认为它只不过又是一个新发现的癌基因而已。但随后不久我们就知道,它是一个抑癌基因。p53基因的发现与后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发现的隐性基因一起,带领我们走进了肿瘤生物学领域的一片新天地。本期的《生命奥秘》特地选取了几篇介绍p53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p53基因30年的研究成果

筱玥/编译

1979年,我们发现了p53蛋白。当初,我们以为它是猴肾病毒(SV)40大T抗原的细胞伴侣,并认为p53蛋白就是SV病毒的癌蛋白。在发现了p53蛋白后的最初10年里,大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克隆p53基因上。随后,人们又发现其实p53蛋白并非癌蛋白,而是抑癌蛋白,只是在癌症患者体内的p53基因经常会发生突变而已。在对p53蛋白开展研究的第二个10年里,我们发现了p53蛋白的真正功能。p53蛋白实际上是一种转录因子,在细胞处于应激状态时可被诱导表达,从而促进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停滞阶段,继而凋亡或者衰老。在第三个10年里,我们又发现了p53蛋白的一些新功能,比如调控细胞代谢通路,调控与胚胎植入过程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等等。至今,我们发现p53蛋白已经超过30年了,对p53蛋白的研究也进入了第四个“10年计划”。我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基于p53蛋白开发抗癌药物。

p53的祖先是谁?

筱玥/编译

进化模式表明,最初的p53基因是先于肿瘤出现的。由于野生型p53基因具有肿瘤抑制功能而突变型p53基因又具有致瘤功能,因此p53基因名声大噪。这种双向功能可能是由与肿瘤无关的原始事件共选择造成的。我们可能能够推测出这些早期功能是从何而来的,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运用基因工程小鼠研究p53功能20年记

YORK/编译

运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p53基因的功能开展研究至今已有30多年了,使用基因工程小鼠对p53基因的功能开展研究至今也已经20多年了。与我们的预期一致,p53基因发生突变的小鼠相比p53基因未发生突变的小鼠,在任何时间段发生各种肿瘤的速度都要快得多。这些基因工程小鼠为我们揭示了很多重要的p53基因的抑癌功能。随着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得以对哺乳动物模型体内p53的结构与功能做更精确的研究。

热点话题

干细胞生物学家:生物学研究领域不可小觑的力量

筱玥/编译

小鼠成纤维细胞表达几个转录因子之后就能重编程成为具有功能的神经元细胞。发育生物学家一直以来都认为生物发育分化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过程,它有着固定的表观遗传模式。但是最近在干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里取得的科研进展表明,至少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成熟的成体细胞会因为某些外源性的因子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细胞类型。比如最近Vierbuchen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的那篇文章就表明,中胚层来源的细胞,比如成纤维细胞在表达了几种转录因子之后就会转变成外胚层来源的细胞——比如神经元细胞。这项研究成果给神经组织再生研究带来了新希望,而且还说明利用细胞重编程技术可以获得各种我们所需要的细胞,这对于再生医学和药物开发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生命百态

气候和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文佳/编译

2009年8月,国际生理学联盟(IUPS)在日本京都举办了第36届代表大会。12年前,就在这个会议中心里,人们拟定了历史上闻名的京都议定书。这场在京都举办的会议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它聚集了众多环境生理学团体的主流意见,以审视目前地球所面临的最紧迫的议题之一:气候变化及其在生态和生理方面的影响。